送长沙陈太守二首
(唐)李白
长沙陈太守,逸气凌青松。
英主赐五马,本是天池龙。
湘水回九曲,衡山望五峰。
荣君按节去,不及远相从。
七郡长沙国,南连湘水滨。
定王垂舞袖,地窄不回身。
莫小二千石,当安远俗人。
洞庭乡路远,遥羡锦衣春。
- 赏析:
李白的《送长沙陈太守二首》是一组极具特色的送别诗,以其豪放的风格、丰富的想象和真挚的情感著称。以下是对这两首诗的详细赏析:
第一首诗
- 赞美陈太守的非凡气质与身份:“长沙陈太守,逸气凌青松”,诗人开篇便以 “逸气凌青松” 来赞美陈太守,将其气质比作凌云的青松,突出陈太守的超凡脱俗、风度翩翩。“英主赐五马,本是天池龙”,进一步强调陈太守的身份尊贵和才华出众,“五马” 是太守的代称,“天池龙” 则比喻陈太守原本就如同天池中的蛟龙,有着非凡的才能和地位,此次受英主之命前往长沙任职,是其才华的展现和命运的眷顾。
- 描绘送别场景与表达遗憾之情:“湘水回九曲,衡山望五峰”,诗人描绘了湘水九曲回转、衡山五峰争秀的自然景色,为送别场景增添了浓厚的地域色彩。这两句不仅展现了长沙地区的美丽风光,也隐喻陈太守 “逸气凌青松” 的风姿。最后,“荣君按节去,不及远相从”,表达了诗人对陈太守离去的惋惜和无法远送的遗憾之情,“荣君” 二字体现了诗人对陈太守赴任的祝贺,而 “不及远相从” 则流露出诗人因不能陪伴友人同行而产生的失落之感。
第二首诗
- 介绍长沙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七郡长沙国,南连湘水滨”,诗人首先概述了长沙古国的地理位置,指出长沙国统辖七郡,南边连接着湘水之滨,展现了长沙地区的广阔和重要性。“定王垂舞袖,地窄不回身”,运用了汉定王刘发的典故,定王以擅长舞蹈著称,此处借定王舞袖形象地展现出长沙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地窄不回身” 也暗示了陈太守未来在长沙任上公务繁忙,需勤政为民。
- 强调太守的职责和表达祝愿:“莫小二千石,当安远俗人”,诗人告诫陈太守不要小看自己的职位,虽然太守的俸禄为二千石,并非最高等级,但却肩负着安定远方百姓的重要使命。最后,“洞庭乡路远,遥羡锦衣春”,“洞庭乡路远” 暗含对友人在长途跋涉中辛劳的关心,以及对其治理范围广大的再次强调,“遥羡锦衣春” 则表达了诗人对陈太守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在长沙大展宏图,实现政绩斐然的繁荣景象。
这两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陈太守的赞美和祝愿,也展现了长沙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底蕴。同时,诗中也体现了李白诗歌中常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豪放不羁的个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