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盛唐开元盛世,二十四岁的李白正值一生中最快意恩仇、也最意气风发的年纪。他辞别故乡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怀揣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抱负,乘舟东下,一路游历。这一日,他来到了号称“天下第一繁华”的扬州。
扬州城的夜晚,灯火如昼,画舫如织。李白腰悬长剑,身着一袭略显风尘的白袍,在一家酒楼临窗而坐。他囊中羞涩,只能点上一壶最普通的浊酒,却自得其乐地望着窗外秦淮河的月色,眼神中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一丝怀才不遇的孤傲。
这时,楼下传来一阵喧哗。只见一位本地的富家公子,仗着自己是盐商巨富之子,正对一位卖唱的盲眼老翁百般刁难。那公子哥摇着折扇,满脸轻蔑:“你这老瞎子,弹的什么破曲子,扰了本公子的酒兴!快滚!不然我让人砸了你的琵琶!”
老翁瑟缩着身子,抱着怀中破旧的琵琶,颤声哀求。周围人虽心有不忍,但畏惧其家世,无人敢出头。
“且慢!”
一个清朗而有力的声音从楼上传来。众人抬头,只见李白倚窗而立,手中提着酒壶,月光洒在他身上,宛如谪仙。“一曲悲歌,道尽人间沧桑,岂是靡靡之音可比?公子若觉得刺耳,恐怕是心中少了些慈悲,多了些俗气吧。”
那富家公子见是个衣着普通的年轻人,顿时大怒:“你算什么东西,也敢教训我?一个穷酸书生,懂什么风雅!”
李白闻言,不怒反笑,他仰头饮尽壶中酒,将空壶往窗外一抛,朗声道:“我乃陇西李白!平生所学,一为屠龙之术,二为倚天之剑。今日剑未出鞘,且让你见识一下我的‘屠龙之术’!”
他口中的“屠龙之术”,指的便是他傲视天下的诗才。
富家公子被他的气势所慑,但仍强撑着面子,讥笑道:“好大的口气!你若真有本事,就以我杯中这轮明月为题,当场作诗一首。若能让我心服,今日便饶了这老翁,我还赏你百金!若作不出来,就给我从这桥上爬过去!”
这无疑是极大的羞辱。满座宾客都为李白捏了一把汗。
只见李白哈哈大笑,笑声震动梁宇。他走到那公子桌前,端起他那杯盛满美酒、映着天上明月的酒杯,看也不看那公子,而是对着杯中月影,眼神迷离,仿佛在与千古知己对话。他踱步吟哦,神思飞扬,片刻之间,一首七言绝句脱口而出: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诗句一出,全场皆静。起句便以奇崛之笔问天,气魄宏大;后两句则将人与月的关系写得灵动而富有哲理,仿佛不是在写杯中之月,而是在与整个宇宙对话。简单的四句诗,却蕴含着无限的想象与深邃的思考。
富家公子彻底呆住了,他从未听过如此豪迈奔放、意境高远的诗句。他感到自己的那点财富和权势,在这磅礴的诗才面前,渺小得如同一粒尘埃。周围的宾客更是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声。
李白将酒杯“啪”地一声放回桌上,酒液微漾,杯中月影依旧皎洁。他斜睨着那公子,笑道:“如何?这首‘屠龙之诗’,可还入耳?”
那公子面红耳赤,半晌才从怀中掏出一袋沉甸甸的金子,放在桌上,又对着盲眼老翁拱了拱手,灰溜溜地带着家丁走了。
满楼的文人雅士纷纷涌上前来,争相结交这位气度不凡的青年才俊。李白却将那袋金子尽数赠予了盲眼老翁,自己则在众人的簇拥下,重新要了一壶上好的美酒,与新结识的朋友们痛饮起来,谈诗论剑,直抒胸臆,仿佛刚才那场风波从未发生。
那一夜,扬州城的月光,似乎都因这位名叫李白的狂客而更加明亮。他的名字,伴随着那首问月之诗,如同一阵风,迅速传遍了江南。人们知道,一位不世出的天才,正带着他的剑与诗,行走在万丈红尘之中,而他的前方,将是整个盛唐的星空。
本文版权归属www.zgscdh.com,转载时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