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万大归长沙(唐)王昌龄

桂阳秋水长沙县,楚竹离声为君变。

青山隐隐孤舟微,白鹤双飞忽相见。

  • 《送万大归长沙》赏析
王昌龄的这首送别诗,以长沙为地理坐标,将秋水、孤舟的萧瑟与白鹤双飞的灵动交织,在极简的笔触里藏着深沉的送别意,既见楚地风物之特,更显友人离别的细腻情愫。
首句 “桂阳秋水长沙县”,以 “桂阳” 为起点、“长沙” 为终点,用 “秋水” 串联起友人的归程。“秋水” 二字不仅点明时节,更自带清寂氛围 —— 秋日江水澄澈却也带着凉意,暗合送别时的淡淡怅惘;而 “桂阳” 到 “长沙” 的空间跨度,又让这份送别多了几分 “山长水远” 的绵长感,不着 “送” 字,却已勾勒出友人乘船归乡的行程背景。
次句 “楚竹离声为君变”,将听觉与情感相融。“楚竹” 点明地域特色(楚地多竹,常以竹制笛、箫等乐器),“离声” 则直接点出送别场景 —— 或许是宴饮时的笛箫声,或许是舟行时的风声穿竹。“为君变” 三字是诗眼:本是寻常的乐声或自然之声,因友人的离别,竟变得格外凄切动人。这并非声音真的改变,而是诗人因不舍而生的主观感受,把无形的离别愁绪,化作了可闻的 “变调之声”,细腻又真切。
第三句 “青山隐隐孤舟微”,转而绘景,将镜头拉远。“青山隐隐” 写两岸山影朦胧,是楚地山水的典型风貌,既衬出江面的开阔,也透着几分苍茫;“孤舟微” 则聚焦于友人所乘的小船 —— 在广阔的江面与隐约的青山间,小船愈发显得渺小,“孤” 字既写舟之孤,更暗指友人独行的孤寂,也藏着诗人目送友人远去时的牵挂,画面感极强,留白处尽是不舍。
末句 “白鹤双飞忽相见”,笔锋一转,从 “孤” 到 “双”,看似突兀,实则妙极。正当诗人为 “孤舟” 怅然时,一对白鹤忽然飞来,打破了此前的清寂。这 “双飞” 的白鹤,与 “孤舟” 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白鹤的灵动让萧瑟的秋江多了几分生机,冲淡了些许离愁;另一方面,“双” 的意象又隐隐反衬出友人独行的 “孤”,以及诗人送别后的孤单 —— 白鹤尚可相伴,而友人却已乘舟远去。这种 “以乐景衬哀情” 的笔法,让离别之情更显委婉深沉,余味悠长。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