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是南宋末年民族危亡之际的一曲浩然正气之歌,作于诗人被俘后途经零丁洋(今伶仃洋)之时。全诗以七言律诗的形式,气势沉郁顿挫,将个人身世的悲哀与国家沦亡的悲愤熔于一炉,最终以气壮山河的宣言作结,是一首广为传诵的爱国主义不朽名篇。
诗歌开篇两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诗人简短地回顾了自己艰难困苦的宦海生涯。“起一经”指自己以儒生身份通过科举入仕;“遭逢”是说遭遇时局,多指不幸。而“干戈寥落四周星”则概括了自己四年抗元卫国的军事生活。诗人用“辛苦”二字概括了自己为国奔走、出生入死,虽竭尽全力但终究大势已去的沉痛。
颔联紧接着抒发国破家亡的悲愤,“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诗人以两个精妙的比喻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结合。“风飘絮”(柳絮被风吹散)形象地比喻了山河的破碎和王朝的覆亡,表现了国势的飘摇无依;“雨打萍”(浮萍被雨点拍打)则比喻了自己身陷囹圄、命运多舛,无所依托。这两句对仗工整,意象凄凉,是千古传颂的佳句,将国家之忧与个人之悲交织,渲染出深沉的悲剧气氛。
颈联以地名入诗,“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这是诗人回顾过往与眼前处境的巧妙结合。“惶恐滩”是江西一处险滩,诗人曾在此兵败,如今身在“零丁洋”,感慨自己的孤苦无依(“零丁”)。两句诗嵌入地名,以地名双关(谐音双关)情感,将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串联起来,既概括了自己艰危的抗元经历,又表达了内心极度的忧愤和孤寂,手法新颖,感情真挚。
尾联是全诗的高潮与主旨所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经历了前面六句的悲苦、哀叹与沉郁,笔锋在此陡然一转,气势高亢激昂。诗人以反问句开头,表达了对生死的超脱。既然人终有一死,那么就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丹心”指赤诚的忠心和气节,“汗青”指史册(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前要用火烤干水分,冒出青汗),因此“照汗青”就是名垂青史的意思。这两句诗,是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和崇高民族气节的体现,以雄健的笔力,为全诗定下了悲壮豪迈的基调,也成为中华民族气节的千古绝唱。
《过零丁洋》是一首由悲而壮的诗歌典范。它以深沉的个人不幸衬托伟大的民族气节,通过景物比喻(风飘絮、雨打萍)和地名双关(惶恐、零丁)等艺术手法,将情感层层推进,最终以慷慨激昂的爱国誓言震撼人心,充分展现了文天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