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春日怀古(唐)罗隐

晴江春暖兰蕙薰,凫鹥苒苒鸥著群。
洛阳贾谊自无命,少陵杜甫兼有文。
空阔远帆遮落日,苍茫野树碍归云。
松醪酒好昭潭静,闲过中流一吊君。

这是一首晚唐诗人罗隐的七言律诗,题为《湘南春日怀古》。全诗流露出怀古伤今、借古讽今的悲凉和愤懑,是罗隐典型的咏史怀古之作。

  • 诗题:《湘南春日怀古》
    • 湘南: 指湘江流域的南边,大致在今湖南一带。这一带是古代贾谊、杜甫等失意文人曾流寓之地。
    • 春日: 点明时令,春日景物美好,与诗人怀古的伤感形成对比。
    • 怀古: 借凭吊古人,抒发自己的情怀。
  • 主旨: 诗人春日游览湘南,追忆和凭吊同样失意于世的贾谊杜甫两位先贤,感叹他们的怀才不遇,也借此抒发自己身世飘零、报国无门的愤懑与感慨。

诗句释义:

晴江春暖兰蕙薰,晴朗的江面上春意融融,兰草蕙草散发着阵阵芬芳。开篇点明时间、地点和环境,勾勒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江图景。凫鹥苒苒鸥著群。野鸭和水鸟(凫鹥)悠闲自在地游动,鸥鸟成群地聚集在一起。以景物烘托气氛,春水鸟群,生机盎然。与下文的怀古伤感形成对比。洛阳贾谊自无命,那洛阳的贾谊啊,最终还是摆脱不了怀才不遇的命运。引用典故,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英年早逝,诗人感叹他空有治国之才却命途多舛。这是诗人怀古的主体之一,也是诗人自伤身世的写照。少陵杜甫兼有文。那少陵的杜甫啊,虽然颠沛流离,却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引用典故,杜甫曾漂泊湘江一带,客死潭州(长沙)附近。诗人既哀叹他生前潦倒,又赞美他文才盖世。这是怀古的主体之二,暗示自己也渴望以文章名世。空阔远帆遮落日,辽阔的江面上,远处的船帆遮住了即将落下的夕阳。视野开阔,气象雄浑。落日、远帆,营造出苍凉而又壮阔的意境,是诗人孤独心境的象征。苍茫野树碍归云。广袤的野树,似乎阻碍了天边飘回的云朵。“碍”字用得形象,写出江边树木的茂密,也间接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归路受阻的愁绪。松醪酒好昭潭静,昭潭(在长沙附近)的松醪酒依然醇美,江水依然宁静。承接对贾谊的怀念,贾谊曾作《吊屈原赋》于湘水。这里的“松醪酒”暗指贾谊对理想的追求,而“昭潭静”则反衬世事的沉寂贤者的孤寂闲过中流一吊君。我悠闲地划过江中,来凭吊您这位古人啊。结句点明“怀古”,看似“闲过”,实则情意沉重。诗人对先贤的凭吊,是对自身不遇命运的深沉慨叹

艺术特色

  1. 借古伤今,以景衬情: 诗人将春日美景(晴江、兰蕙、凫鸥)与对历史人物(贾谊、杜甫)的凭吊交织在一起,以乐景衬哀情,使诗歌的感染力更强。
  2. 典故运用精妙: 贾谊和杜甫都是**“士不遇”的代表。罗隐将他们并提,表达了自己与两位先贤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切共鸣,含蓄地表达了对晚唐政治的失望。
  3. 意境开阔雄浑: “空阔远帆遮落日,苍茫野树碍归云”一联,视野从江面拉到天际,描绘出雄浑而又带着萧瑟之感的江天暮景,极大地拓展了诗歌的意境,烘托出诗人孤傲不群的心态。
  4. 风格: 诗歌继承了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但又带有罗隐愤世嫉俗、孤芳自赏的独特气质。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